357.扩大战争不能解决问题(第二十九章5)
  12月3日,艾森豪威尔见到了儿子,然后一起视察前线、和指挥官们交谈。
  下午五点三十分,李承晚来到第8集团军司令部与艾森豪威尔见面。虽说是礼节性拜访,但李承晚还是准备了亲笔书信交给了艾森豪威尔,信中内容仍是李承晚之前一直向美国政府强调的——希望联合国军统一朝鲜全境、增强韩国军队、把中国军队从朝鲜半岛赶出去、解除北朝鲜军武装、强化对韩国的经济援助等等。
  访问的第二天,即12月4日,艾森豪威尔全天都在视察前线部队和野战医院。汉城,由洞会(街道委员会)宣传栏动员起来的十万市民举行了集会,叫嚷着要打到鸭绿江去。
  12月5日,早晨,克拉克等高级将领们期盼的战略会议终于在第8集团军司令部召开了。克拉克的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定,因为之前一直和艾森豪威尔同行,抽空向艾森豪威尔提及他提交给科林斯的大规模攻势作战,向要提前说明并和他商讨,但艾森豪威尔的反应是消极的,一遇到这个问题,要么转移话题,要么回答得很暧昧然后又岔到别处去了。克拉克和艾森豪威尔具体商讨只有1月31日到了退休年龄的范弗里特的后任人事问题,克拉克推荐了副参谋长M·狄拉中将。艾森豪威尔访韩前,关于他的视察范围华盛顿没有给出任何指示,包括和克拉克在内的前线将领讨论什么,一点事先联络都没有。而克拉克等人对艾森豪威尔的期待是一致的。克拉克事先已经准备好了作战计划和相关讨论资料,因为预计要动用国民党军队,驻扎在台湾的美军军事顾问团团长W·切斯少将也被召来了汉城,随时待命,当天早晨,切斯准备在战略会议上就国民党及其军队的事项进行相关说明的。
  但是在战略会议上,艾森豪威尔的关心只集中在日本、朝鲜的粮食不足问题上,切斯提及台湾有多余的粮食时,艾森豪威尔建议克拉克去购买台湾的大米,克拉克表示明白。然后艾森豪威尔很自然地把话题转移到了国际形势上,一直讲到记者招待会的时点,会议结束了。上午十点,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声明,其中有一段是:“……我们在终结朝鲜战争问题上没有万能药和任何阴谋,以攻击中国本土为目的扩大战争的手段是不能解决朝鲜战争的……”
  艾森豪威尔准备在当天夜里离开韩国,在此之前,下午五点四十五分,答访了李承晚总统。答访中他强调希望李承晚能够和美国保持一致的立场,韩国政府尚在釜山还没有迁回汉城,景武台的总统官邸保存完好,李承晚在那里等待艾森豪威尔的到访,在接待室里迎接艾森豪威尔一行的只有李承晚和夫人弗朗西丝科,当一行提出要和阁僚们见见时,李承晚打开了房间的门,一下子涌进了一大批人,不仅有阁僚,还有军人、记者、摄影等。艾森豪威尔逐一和他们握手,他的招牌式的微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到屋外,韩国海陆空三军仪仗队已经站好,音乐声在寒夜中回响起来。艾森豪威尔只是举手挥了挥,上车走了。
  艾森豪威尔一行于晚上八点零一分分乘两架飞机离开了汉城。克拉克等将领带着失望的表情望着两架飞机的翼灯在夜空中消失,“他到底来干什么的呢……”懊丧的抱怨在将领中传开。“我觉得,下一届美国总统访韩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攻击计划却没有机会让他接受,那胜利如何能获取呢?他也没有建议,我想他是希望能够体面的停战吧!”克拉克后来记述道,这是根据艾森豪威尔访韩中的态度、声明内容推断的。艾森豪威尔事实上是知道克拉克的“胜利方案”的,并且拒绝了这个方案。
  “就这样,以联合国军的军事手段获取胜利并最后解决朝鲜战争的希望破灭了,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明显是想靠政治指导者的交涉来终结纠纷。”美国陆军《朝鲜战争史》中这样记述道,也表明了前线将领们的梦和希望破灭了。这种想法集中表现在为艾森豪威尔送行的将领们身上。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58.美军士兵的冬天(第二十九章6)
  “艾伊克(艾森豪威尔)回去了阿伊斯(冰)变厚了!”这是范弗里特的记述。使用“冰”这个词不仅因为胜利的梦想已在胸中彻底破灭,而且冬天的朝鲜战线就像是冻结状态一样。前线覆盖着冰雪,中朝军队和美韩军队基本都只会派出少数侦察兵,偶尔中朝方面会使用排级单位尝试火力侦察,双方都没有大动作。
  美军的像笼子一样的冬天堑壕生活开始了,章鱼腿般的地下通道连接着据点,准备了大量的自动武器弹药,侧面有坦克,后方配置有火炮,前面和要所埋设了地雷,拉上了铁丝网。步枪、机枪、火炮每天都要进行试射,以防止因上冻而不能正常射击,陆军士兵和海军士兵都配备了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材料做成的防弹背心,虽然不能抵挡近距离的子弹,但防备炮弹和手榴弹的弹片还是可以的。构筑堑壕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圆木和沙包,加上充足的弹药,这首先是个可以安心的防御态势。生活环境相比以往的冬天改善了很多。新兵至少要经过十天的前线生活才会派出去侦察巡逻,每隔七到十天才轮到一次。单兵阵地配备有防寒用睡袋、防寒鞋,不用担心冻伤。半地下战壕兵舍没有电灯,以蜡烛为光源,床上铺有床垫,还有燃油取暖炉,在里面穿一件汗衫就够了。午饭是携带口粮,早晚饭有吉普或韩国后勤部队送来热乎乎的食物,即使是吃携带口粮,也可以在取暖炉上加热。曾经发生过的陆战1师在东部战线撤退时食用结冰携带口粮而出现的腹泻烦恼已经成为历史了。卫生问题被着重强调,每个士兵必须五天洗一次澡并换洗衣服。对士兵来说足病是大敌,为防止足癣和冻伤,每天都要换袜子,卫生兵会每天检查换袜情况。战壕兵舍每一个月喷一次DDT、放置老鼠药。后方设有休息区,士兵们每隔三到四天可以来此休息几个小时,看看书、写写信、洗衣服、理发等。另外,每个连每天有十个人左右可以休息三四小时,享受连队的服务设施。前面提过的前线轮休可以获得到五天的日本休假,非常受到士兵欢迎,士兵们都盼望能获得这样的机会。然而,士兵们最大的愿望仍然是复员。第一线部队以任务分数来计算,如果积满36分,就有资格回国或免除侦察巡逻任务(原注:服役一个月,前线4分、后方3分、补给地区2分)。士兵们为在回国前不受伤,作战都有些消极。
  以上就是冬天的战线上美军生活的概要,有点“前线平时化”的趋势,安稳而舒适。如此不像第一线的丰富生活当然松弛了官兵们的紧张感,导致享用安乐的心理。联合国军保有制空权,可以保证上述生活不受侵扰,对敌人侵袭的警戒相对变低了。粮食的搬运有韩国后勤部队担任,士兵们很有些“主人”的味道,开始嫌弃肉体劳动起来。由于衣服、装备、薪水陆续下发,还有消费场所可以消费,士兵们个人财产多了起来,部队的机动性越来越令人担忧。游兵散勇是历来军队所忌讳的,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都是不安定因素,影响士兵的情绪和士气。
  第8集团军法务官员J•朗斯菲尔德上校报告说,到11月底,第2师和骑1师各发生了约550起士兵逃亡事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59.李承晚访日(第二十九章7)
  1953年元旦过后不久,1月5日,韩国总统李承晚访问了日本,这次访问是次非常奇特的访问。
  早先李承晚收到克拉克的邀请,请他到东京进行访问,这次访问就是响应克拉克的邀请而安排的。但是在克拉克看来,讨厌日本的李承晚是不会接受访日的,邀请他访日只不过是外交辞令罢了。当李承晚通知说即将访日时,克拉克很是狼狈。既然是自己邀请的,那就得好好招待,问题是和日本政府的关系怎么处理。
  韩国总统无论以什么样的名义访问日本的首都当然要遵循国际惯例使用一定的外交礼仪,然而李承晚似乎没有这样的意识,他并没有通过驻日公使金容植同日本政府联络,而是直接通知了克拉克,金容植还提出要求,因为总统是受邀访日的,在日期间的安全希望由美军负责。在日朝鲜人中北朝鲜派和反李派并不在少数,而且李承晚的反日心使得日本人中也有不少是反李的。李承晚特别强调是应克拉克私人邀请而访日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担心安全问题。
  克拉克认为如果美军承担了李承晚总统的警卫任务将使日本的“面子”很过不去,一口拒绝,同时通过美国驻日大使R·马菲转告吉田茂首相李承晚访日的消息。吉田茂圆滑的回答说,欢迎李承晚总统并希望有机会进行非正式会谈。
  李承晚夫妇及随行人员乘坐特地派来的克拉克专机抵达羽田。机场上记者、欢迎团都被安排在远离跑道的地方,李承晚一行下了飞机直接上车离去。沿途以及李承晚预定下榻的位于涉谷驹场的克拉克官邸一带全是警察。克拉克是准备安排李承晚夫妇和三名主要随行人员住在自己的官邸,余下的人安排在金容植宅和美军宿舍,后来因为“李承晚是那种日夜都需要人在身边的指导者”,加上随员也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结果是一行全部住在了克拉克官邸,克拉克官邸严重超员,但这并不是克拉克最烦恼的,最烦恼的是他不知道李承晚访日的意图是什么。李承晚说是利用元旦放假响应克拉克的邀请,但真是这样吗?这个时机并不合适,就在李承晚访日的前一天,秩父宫雍仁亲王刚刚去世,日本朝野正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国元首访问其他国家时当然要考虑到该国所发生的事情,至少会变更访问时间或向对方表示一些进行凭吊的意向,这些其实都是国际通用的礼仪。但是李承晚一行没有这样的考虑,而且他准备的声明还很有刺激性。
  “谴责过去日本和韩国的关系部分如果就这样发表,我想会激起日本国民的怨愤,李承晚回国后也许会成为英雄,但是我觉得作为客人访日的李承晚发表这样的声明很不明智。”由于担心美日关系受到影响,克拉克和马菲一起要求李承晚修改声明。
  李承晚把声明的调子调整缓和了一些,在他和吉田茂的会谈中,也转而强调要加强韩日两国友好关系起来。韩日关系自从去年在渔业问题上韩国单方面设定了“李承晚线”后出现了恶化。据克拉克回忆,吉田茂基本上没有说话,只在最后说了句“忍耐是解决任何疑难问题的方法”。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0.斯麦克作战(第二十九章8)
  李承晚一行于1月7日还是乘坐克拉克的专机回到了釜山,等飞机在空中消失,克拉克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李到日本来干什么的呢?”其访日理由完全弄不明白,其实李承晚访日当然是有理由的。特别是拜访克拉克这点上就很有意义,这是李承晚对待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最后的抵抗”工作的组成部分。停战是李承晚抵抗的最后障碍,这个时期克拉克对此还没有觉察。
  “还像以前一样,真是个任性且顽固的老头!”从机场返回的路上,参谋长黑奇这样评价李承晚道。“就是!”克拉克回顾起繁忙的两天,最后认定李承晚访日不过是“老人任性”而已。在克拉克和黑奇心中,比起李承晚访日,他们更关心的是当面的课题。
  自从去年艾森豪威尔以下一届美国总统身份访韩时否决了大规模攻势作战后,克拉克仍感到有必要进行攻势作战,为了“打开停滞的停战谈判”,必须实施哪怕是小规模的作战,给予敌人以打击。克拉克考虑陆空协作作战是最有效的,并指示第8集团军策划方案。第8集团军判断由担任铁三角地带正面的美第7师实施作战的话会起到效果,并开始制作计划。从李承晚访日前计划制作进入了最后阶段,所以克拉克和黑奇的心思都在这里,而对李承晚访日的兴趣不高。
  作战计划根据第7师师长W·史密斯少将的提案,以W·卡索上校的第31团为攻击主力,并辅以空军和坦克部队。第31团作战副官H·科斯奇上尉是这次立体作战的计划执笔者,1月15日,“斯麦克作战”计划完成。本次作战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最后的攻击,不过当时并没有人会想到这一点。也许将领们都在期盼这次作战可以抛砖引玉,引发更大的战斗。
  1月20日,艾森豪威尔正式就任美国总统。“斯麦克作战”的开始时间定在1月25日,恰似是献给新总统的贺礼。攻击目标是铁三角地带的左端——铁原西方的一个小山丘,统称“丁字山”,截止1月20日,第57野炮营已经发射了约一万发105毫米炮弹,空军也完成了事先轰炸。
  第1军军长P·肯德尔中将、空5军军长G•帕卡斯中将等参谋、指挥官云集在美第7师师部,AP通讯社特派员F·爱德华兹等记者也被请来,每人配发了一本六页纸的“剧本”,内容包括作战概要、时间表、主要攻击内容等。封面是蓝色,印着朝鲜地图,第7师的行动以红、黑表示,给记者们的印象是准备进行长期作战。
  攻击日前一天,空军向目标投下了13.6万磅炸弹和14枚燃烧弹。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1.庞大的炸弹消耗(第二十九章9)
  1月25日,将领们来到第一线附近观战,“斯麦克作战”开始。
  首先由8架F84为一个编组,每架携带两枚一千磅炸弹,对丁字山一带进行了18组次轰炸。然后15辆支援坦克开始前进,空军的两个编队4架F84、海军陆战队的8架F4U向目标投下炸弹和烟幕弹。接着野炮、迫击炮、高射炮等火炮一起开始炮击。
  第2排之前已经进行了九次演习,排长J·阿波卡斯特信心十足。第2营营长W·菲利普斯少校为保险起见,给第2排增派了两名火焰喷射兵。目标丁字山很小,那里的敌人阵地已经遭受了“不必要程度的轰炸和炮击”。菲利普斯按预定计划于上午八点命令第2排攻击前进,由于无线话机的故障,第2排的出发晚了15分钟,这15分钟耽误是致命的,这期间敌人做好了迎击准备,导致了后面的惨祸发生。当然事态如何发展,无论是菲利普斯营长还是阿波卡斯特排长都无法预料的,在第2排看来,那里已经没有活人了,他们一边指着被炸得冒烟的丁字山一边愉快地坐在车上朝目标驶去。
  第2排由四个班组成。到了丁字山脚下,阿波卡斯特喊道:“OK,按演习的那样进行!”,然后两全排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班,开始向山上爬去。丁字山像两根伸出的手指,两组分别向南北两根手指攀去。山丘不时有散发的步枪和机枪射来,但问题不大。两组人马攀上山脊后自然而然就在顶上会合了,突然,第2排陷入了机枪射击之中,手榴弹雨下了下来。由于顶上空间狭小,人又拥挤在一起,很难躲避,第2排自排长已下陆续出现死伤,两名火焰喷射兵被招呼上去,刚到山顶,一人就被打死了,另一个人好不容易向敌人的堑壕发射了火焰,但效果仅仅是招来了大量的手榴弹。
  观战的菲利普斯立即派遣E连1排前去救援,1排沿2排的路线,在接近两根手指的指根部时也陷入了敌人的弹雨里。坦克想尝试支援炮击,但硝烟使得无法辨认目标,炮手只能等着前方能看清楚。空军的四架F84三十分钟后飞来,但因为第2排太靠近敌人阵地无法发动攻击,只能在周围炸了一圈飞走了。第2排排长阿波卡斯特手腕负伤,仍在指挥战斗,在下达撤退命令之际脸上和眼睛被手榴弹破片击中,而充任军士长的中士也负伤了。营长菲利普斯又命令E连3排出击,而3排能做的仅仅是伏身在前面2排的后方。
  第31团团长W·卡索上校得知三个排的排长都负伤了后,下令:“作战中止,撤退!”听到卡索的命令,观战的第7师史密斯师长及其他将军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卡索的指示是根据战况做出的,是很合适的,同时,大家对如此出乎意料的“斯麦克作战”结局无言以对。
  当天,“斯麦克作战”消耗的弹药是庞大的,空军投下了22.4万磅炸弹和8颗燃烧弹,炮兵仅105毫米、155毫米炮弹就发射了12000发,坦克发出了2000发90毫米炮弹,迫击炮打了4500发以上,子弹的消耗量是22.5万发。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10-10-22 21:17 编辑

译者开始加速发帖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2.政府迁移要求(第二十九章10)
  “斯麦克作战”虽是小规模战斗,但它却是个企图激发美军士气的攻击作战,当然,本也指望能破坏敌人的阵地并抓些俘虏。然而给敌人造成的打击“在65人以下”,自己的伤亡为77人,而且一名俘虏也没有抓到。
  本次战斗为什么会如此惨淡的收场呢?第8集团军司令部作了如下分析:事前的炮击和轰炸对隐藏在横穴式堑壕里的敌兵没有威力;第2排的出发延迟给了敌人准备的时间,造成在狭窄地段被伏击;指挥员过早负伤;第2排虽进行了预先演习但第1、3排却没有……似乎是全部总结出来了,没什么可说的了,对小股部队的战斗总结和评价也差不多就这个样子了,然而“斯麦克作战”在美国国内却大大地刺激了舆论。
  观战记者中有人将事先分发的“剧本”和将军们的照片拼在一起,将“斯麦克作战”解释为“轻视人命的不必要的供将军们欣赏的战斗”。一部分美国民众愤怒了,要求议会进行调查。陆军参谋长科林斯在下院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声明:“战斗是空陆协同的进攻,绝不是一场作秀!”,科林斯的声明总算消除了国内舆论的“误解”,而“斯麦克作战”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仅仅依靠火力无法消灭隐藏在地下的敌人,在有限战争中防御方占有优势,这就是此次作战得到的教训。”美陆军《朝鲜战争史》是这样评论的。
  “斯麦克作战”的失败愈发使华盛顿倾向于停战。
  2月11日,按计划范弗里特离任,M·狄拉中将正式继任第8集团军司令。第8集团军仍使用“EUSAK”的称呼,即“Eight U.S. Army Korea”的缩写,狄拉就任后,立刻指示各部队强化训练和侦察,并把“Korea”从第8集团军的称呼中去掉了。按照美国陆军在二战中的惯例,各部队都会在部队名中加入曾经激战过的地名以示纪念,“EUSAK”并没有什么不自然,狄拉中将之所以要把“K”拿掉,只能理解为他想表明停战的意愿。不过响应他这个意愿的具体的和平征兆却一点也没有。
  和前总统杜鲁门要亲自处理朝鲜问题不同,艾森豪威尔采取了将此问题交给国务卿达莱斯和国防部长威尔逊处理的方式。艾森豪威尔政府刚刚起步,达莱斯和威尔逊尚不能很快拿出有关朝鲜问题的新政策。作为新政府的信号,2月2日艾森豪威尔发表声明,停止美国海军封锁台湾海峡的行动;2月19日,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克拉克传达了有关交换伤病俘虏的指示。
  解除封锁台湾海峡引发的国际反响很大,解除封锁意味着解除了对台湾国民党军队的束缚,类似于发出了支持其反攻中国大陆的信号,但是,现实上国民党军的军事能力根本不可能反攻大陆,而中国也没有进攻台湾的能力。艾森豪威尔的声明仅仅是激起了国际政治舞台的讨论声波,并没有引发台湾海峡的海波,对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也没有出现任何影响。伤病俘虏交换早在去年12月13日由国际红十字会提出,克拉克借此曾向华盛顿建议即使中国不接受这个方案,联合国方面也能取得心理及宣传上的效果。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相当于对两个月前克拉克的提案说了声“OK”,国务院的重点则放在了2月14起召开的的联合国总会上。
  克拉克虽然回电表示“我认为是白费劲”,但还是在2月22日向金日成、彭德怀提出了交换伤病俘虏的文件,果然如克拉克所料,金、彭两位将军一点反应都没有。
  倒是李承晚几次催促克拉克,要求将韩国政府从釜山迁往汉城。克拉克认为目前还在战斗之中,中朝军队说不定还会发动攻势,汉城处于第一线,所以表示反对。李承晚又提出要求,希望联合国军司令部能从东京迁往汉城。“他为什么要提这样的要求呢?是反感日本还是嫉妒日本?我无法理解他(李承晚)的真实意图。”克拉克推说汉城没有司令部所用的设施,加以拖延,同时向陆军部进行了汇报。李承晚的言行初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但很多时候都隐含着意外的深谋远虑,克拉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向华盛顿寻求答案的,不过似乎陆军部也无法推测李承晚胸中的思虑,所以没有回电。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3.伤病俘虏交换(第二十九章11)
  3月5日,苏联首相斯大林去世。
  斯大林1879年(明治12年)12月21日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城,父亲是个贫穷的皮鞋匠。本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什维利,斯大林(铁人)是1913年1月起使用的笔名。死因是脑出血,据《赫鲁晓夫回忆录》记载斯大林是3月1日晚上倒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的。那时斯大林的作息时间是每天凌晨一点开始吃晚饭,早上六点入睡,下午两点起床早饭午饭一起吃,然后睡午觉,晚上七点起床,大致是这个样子。那天据说和G·马林科夫、L·贝利亚、N·布尔加宁、N·赫鲁晓夫等要人“吃晚饭吃到五六点钟的样子,心情很不错”。之后的情形不清楚,没有传唤谁也不能进他的房间。老佣人M·佩特罗维娜在晚上11点多钟因为没有像往常那样接到警卫的上宵夜的通知,便进了房间想问问,结果发现斯大林倒在了床上。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阿利卢耶娃记述道,3月2日他接到马林科夫的联络赶到别墅,看到斯大林的后脑勺和脖子上贴着医蛭,心电图和肺部透视都做了。用水蛭吸血是古老的治疗高血压的原始疗法,和新式医疗器械一起使用,很是特别。斯大林的右腕和左脚出现了麻痹,意识曾一时恢复并进了一些食物,4日夜里二次发作。自发病以来没有说过一句话,5日晚上九点五十分,他的73岁的生涯结束了。继任者是马林科夫。
  全世界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人事的更迭将引发政策的变换,在斯大林“独裁”时代过去之后,苏联的内政、外交特别是朝鲜战争的处理方式会受到什么的影响呢?被看作最初征兆的是3月21日的莫斯科广播,二战后,苏联在提及二战时基本上是忽视作为最主要的同盟国——美英两国的,而当天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却首次承认美英是打到轴心国阵营的重要力量。虽然即使苏联“不承认”也无法改变历史事实,但这个发言表明苏联的姿势出现了变化。
  更加刺激全世界期待感的事情发生在一周之后,3月28日,中朝方面突然同意了2月22日克拉克提出的交换伤病俘虏的方案。以金日成、彭德怀两人联名发表的声明强调希望通过伤病俘虏交换能够促成全部俘虏问题的解决并最终实现朝鲜战争的停战,明确透露出希望重开停战谈判的意向。
  华盛顿和东京的克拉克面对对手的态度急速发生变化显得有些犹豫。
  中朝方面软化的迹象越来越明确,3月30日夜,北京广播电台播送了周恩来总理的声明,周恩来在关于停战谈判中最后难关的俘虏问题上,建议将希望回国的俘虏全部送还,将不希望回国的俘虏交由中立国处理。都是原来联合国方面提出而中朝方面反对的内容。3月31日晚上十一点,平壤广播电台报道了金日成首相同意周恩来总理提案的消息。
  中朝方面在态度上出现以上这一连串变化,可以理解为联合国以及英国、印度等多国对苏工作的成效,因为“独裁者”的死导致修正独裁路线的苏联的态度对其同盟国中国、北朝鲜的影响是巨大的。
  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首先指示克拉克实现伤病俘虏交换,克拉克答复金日成、彭德怀表示同意交换伤病俘虏。参谋长联席会议之所以没有立即对周恩来总理的提案表态是因为周总理所提及的中立国是那些国家、中立国如何处理俘虏、在朝鲜半岛内还是外处理等问题上不明确的原因。参谋长联席会议考虑通过伤病俘虏交换的过程来解决这些疑问。
  海军少将J·塔尼埃尔和北朝鲜陆军少将李相朝的联络会议于4月6日举行,联合国方面预定送还的俘虏数是5800人(内含中国俘虏700人),而中朝方面发表的送还俘虏数只有600人(其中韩国俘虏450人)。虽然联合国方面对中朝方面给出数字有些疑惑,但这个时期实际行动比讨论数字要有意义的多。联合国方面强忍不满表示同意,4月11日,签订了有关伤病俘虏交换的协议。交换地点在板门店,开始交换时间在签字后十天之内,交换数量为联合国方面每天500人、中国方面每天100人,每25人为一组,协议的有效期为俘虏交换开始后二十天内……
  联合国方面将这次俘虏交换命名为“小型开关行动(Little Switch)”,并立即着手将巨济岛等地俘虏收容所内的伤病俘虏集中到釜山。
  中朝方面于4月14日用23辆卡车送来了第一批交换俘虏。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4.打到鸭绿江去!(第二十九章12)
  “如何演变成这种状况并不是什么问题,总之,离战争结束确实越来越近了。”克拉克对事情如此顺利的发展感到有些吃惊,但他确信停战即将实现,所以对第8集团军司令狄拉这样说道。不过就在同一天,朝鲜地区通信司令T•海兰少将向克拉克汇报:李承晚总统很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采取一些过激行动。
  反对停战的李承晚似乎怀疑美国今后将不会再拯救韩国了,所以他决心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李承晚的行动准备完全中断现在联合国的计划,即从伤病俘虏交换发展为俘虏问题解决并最终停战。如果之前的努力都化为白纸的话,对美国对世界来说都是很可惜的,海兰少将劝说克拉克一定采取安抚李承晚的措施,他提醒克拉克可以采用签订《美韩相互安全保障条约》的形式,内容包括经济援助、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停战后让韩国参加政治会谈等。
  海兰少将的担心是有根据的,李承晚最近的活动确实很频繁。3月28日中朝方面同意交换伤病俘虏后,韩国国会于4月1日通过决议,反对任何阻碍朝鲜半岛统一的计划。4月3日,韩国外交部长卞荣泰通告美国驻韩大使E•普里克斯,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补偿韩国将不会同意停战。4月5日,李承晚参加了韩国第2军成立一周年纪念典礼,在演讲中又提出要打到鸭绿江去并赢取最终胜利的调子。6日在汉城10日在釜山都有5万人的市民举行了反对停战的集会。
  克拉克想起了二月份李承晚向他提出的韩国政府迁回汉城、联合国军司令部迁往汉城的事情来,“看来回绝掉是明智的,要是同意的话,我们将会卷入到政治纠纷中去的。”看着四月以来韩国方面发生的纷乱的政治运动,克拉克长出了一口气。李承晚是应该知道国际政治趋势的,他现在摆出反对停战的姿态,肯定是想从美国那里获取些东西。如果韩国政府和联合国军司令部位于靠近前线的汉城,李承晚就更容易接触到韩国军队,也许这样就给了他更多的策动意外挑衅行动的机会。根据之前的接触,李承晚是个下了决心就付诸行动的人物,这一点克拉克和海兰都有同感。
  克拉克将海兰的意见转发给了华盛顿,并增加了一个问题,即停战签字后韩国军队将脱离联合国军的指挥,在此情况下将如何应对。但是,李承晚再怎么折腾,估计也不会实行超过现阶段的强硬政策,因此现在不需急着处理这些问题,克拉克的意见是暂不处理。
  4月24日,伤病俘虏交换在板门店开始,围绕返回南方和北方的俘虏报道辅天盖地,新闻报道从伤病俘虏交换的顺利进行看到了停战实现的希望大大增加。
  同一天,韩国驻美大使梁佑漈(火旁)接到李承晚的指示,向艾森豪威尔传达了信息,内容是一旦美国最终允许“中国共产主义者”驻扎在鸭绿江以南,那么李承晚将率领韩国军队脱离联合国军的指挥,并在必要时独立战斗。
  华盛顿方面大吃一惊,艾森豪威尔立即亲笔给李承晚回信,信中说联合国已经击退了侵略韩国的共产主义者,今后将致力于半岛的和平统一,现在韩国如果反对停战等于是将之前用鲜血换来的利益统统放弃。同时又指示归国途中的驻韩大使普里克斯赶快回去。
  陆军总参谋长科林斯将情况通报给了东京的克拉克,克拉克回电说将立即安排与李承晚会面。因为哈里森与南日的停战谈判会谈定于4月26日重新开始,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承晚所做的仅仅是向艾森豪威尔直接递交了一封表明意向的公函,所以李承晚的言语算是在虚张声势。克拉克又想起了海兰的警告,在4月27日飞赴汉城。
  停战谈判按计划在前一天重新考试了,首先从选定参与甄别不愿回国俘虏身份的中立国开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5.缓冲地带(第二十九章13)
  克拉克预计会晤会进行很长时间,所以在衬衫外面套了一件毛衣前往总统官邸。李承晚先政府部门一步回到总统官邸,由于暖气设备未准备好,房子里面很冷。克拉克与李承晚的会晤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据克拉克记述,李承晚始终保持着“冷静、温和、沉着以及友好”的态度。克拉克保证美国不会允许中国军队在停战后继续驻留在朝鲜半岛,停战条约中将规定外国军队同时撤离朝鲜。关于韩国军队的“独立”问题,李承晚说那是最后手段,现在仍然由联合国军司令“完全自由指挥”。
  克拉克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多少带着点懊恼的心情:“我发现这个老头就是在虚张声势,我可以判断他没有经过长期且慎重的考虑,所以不会独行其事。”不过对于李承晚如此“懂事”,克拉克也算是感到满足了。
  三天后,克拉克收到李承晚的一封信,读完后又吃了一惊。李承晚表示他对停战后韩国的安全保障问题很关心,他强调中国军队和联合国军同时撤兵必须设置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美韩相互防卫条约的签订、规定当苏联侵略时美国要给予援助、在和平确立之前继续实施海上封锁和空军支援、快速增强韩国军队的实力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在朝鲜国境北侧设立缓冲地带。李承晚希望在远东实现持久和平之前,在朝鲜国境北侧设立由联合国军管辖的缓冲地带。朝鲜国境北侧不就是中国和苏联的领土吗?虽然在三八线设立了军事分界线,但联合国军怎么可能跑到鸭绿江北侧去设立缓冲地带呢?也许李承晚是把整个朝鲜半岛视作是韩国领土,军事分界线只是无奈的权宜之计,但是把缓冲地带设到鸭绿江以北,插足中国和苏联的领土,那不是要挑起超越朝鲜战争的新战争吗?
  “是他疯了吗?李承晚是位敏锐的政治家,提出这种过分的要求一定包含着什么意图,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那么李承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克拉克担心如果去询问的话会掉入李承晚的圈套,所以保持着沉默。
  伤病俘虏交换于5月3日结束。双方都送还了比预定数字多的俘虏,联合国方面送还了6670人(其中中国俘虏1030人、百姓446人),中朝方面送还了684人。
  停战谈判会谈上,随着伤病俘虏交换的结束,中朝方面于5月7日提出了带有明显让步色彩的八项提案。提案和去年12月份印度在联合国上提交的方案和相似,之前对于不愿意回国俘虏的处理中朝方面强调要把这些俘虏移送到朝鲜半岛以外,而此次中朝方面放弃的这个主张,取而代之的是指定由波兰、捷克、瑞士、瑞典、印度等五个中立国的代表组成《俘虏遣返委员会》,负责管理俘虏。另外,第四项中做了这样的规定:“中立国委员会应允许未遣返俘虏的原所属国派遣人员与俘虏谈话……”
  克拉克的脑中亮起了警戒信号,波兰和捷克是共产主义国家,如果同意第四项的话,北朝鲜的工作人员将可以公然进入韩国活动,明显对联合国及韩国方面不利。虽然美国及韩国方面也可以派人到北朝鲜去,但相比之下联合国军的俘虏数量比较少,能够访问的场所有限,所以还是吃亏的。
  韩国方面肯定会有所察觉的,果然在5月20日的谈判中韩国代表崔德新提出由瑞士代表担任中立国委员会的委员长和未遣返俘虏全部集中到巨济岛一个地点等两个提议。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6.未遣返的韩国俘虏(第二十九章14)
  当天,克拉克再次会晤了李承晚。
  “将军,如果同意北朝鲜派人员过来的话,肯定还要同意新闻记者等同行人员一起过来,但他们全是政治间谍,是破坏者,是煽动者,让他们自由在韩国境内活动相当于是在您指挥下的联合国军后方自由活动,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李承晚面色潮红,反复吹着右手手指,这是他激动时的标识动作。
  “这确实是问题。”克拉克本来就不太想同意这件事,此时也是眉头紧锁着回答道,而这又使李承晚的说话声调高了起来:“我听说印度似乎有派遣军队来管理未遣返俘虏的意向,印度军队现在不是归属于联合国军指挥的吗?将军,我是不打算让印度军队作为中立国部队踏上韩国土地的,我是不能同意的……”李承晚做了个深呼吸,盯着克拉克说道,“如此一来,现在看守着未遣返俘虏的韩国军队也应该脱离联合国军的指挥,克拉克将军,作为韩国总统,我要求将这些部队从联合国军的指挥下脱离出来,然后我就可以命令我自己的部队释放这些俘虏了。”
  克拉克劝说李承晚不能这样,联合国军归他指挥,不能为了李总统而单独行动。克拉克心里对李承晚的主张是表示同情的,因为他想去了二战刚结束时的一段痛苦体验。1945年战争结束至翌年初,奥地利美军占领地区有大约75万从苏联控制区逃过来的难民,克拉克当时是奥地利驻军司令及行政长官,难民也归他管理。苏联方面为了搜寻苏联逃兵和战犯,通报美军要求派遣“遣送委员会”,美军同意了,“但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却专门从事谍报工作和遣返苏联难民回国,后来他们还企图诱拐我方的奥地利谍报人员,所以我把这个‘遣送委员会’赶回了苏联。”有了这次的经验,克拉克听了李承晚的话后,深有同感,便致电华盛顿征询意见:“停战协定签字当天,全部未遣返俘虏无需进行甄别或安排中朝方面派员劝说,直接当做百姓释放。”克拉克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中朝方面曾经将韩国俘虏在前线“解放”并编入自己部队,二是李承晚总统已决心要武力阻止中朝方面派员进入韩国。
  华盛顿吓了一跳,在停战即将实现之际,突然本方的阵脚出现了混乱。科林斯感慨地记录道:“西边的独裁者之死刚刚使得雪开始融化,东边独裁者的鼻息却让克拉克重新冻住了?”
  
  (第二十九章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第三十章 停战协定签字
  367.李承晚的抵抗
  联合国代表哈里森少将于5月25日就俘虏交换向南日提出了新方案。方案内容是:不愿意回国的北朝鲜俘虏和中国俘虏全部移交中立国委员会,然后通过一定的“政治会议”来决定遣返地,定下来的俘虏在“政治会议”后即作为百姓予以释放,其他仍不能决定归属的俘虏交由联合国大会来决定。美国政府由克拉克那里得知韩国政府的强硬姿态后,更感到尽早停战的必要性,在和派兵各国进行了协商后,提出了这个新方案。
  新方案的内容比之前的联合国坚持的主张有了大幅的退让,国务卿达莱斯认为这个方案可以看做联合国方面的“最终提案”,并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妥善处理,意思是要求克拉克做好李承晚的工作。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克拉克在板门店会谈开始前一小时将新方案内容通知李承晚,并说服李承晚接受这个新方案。只给一个小时时间,意味着只是礼节性地通知李承晚总统而已,方案内容很难在一个小时内从韩国方面泄露到中朝方面,这样一来就能保持这个方案的秘密性。
  克拉克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于5月25日上午十点和驻韩大使普里克斯一起拜会了李承晚。韩国外交部长卞荣泰参加了会谈,在听完克拉克传达的“最终提案”的内容、美国希望停战的决心、美国将继续给与韩国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援助、希望李总统安心等事项后,李承晚露出了黯然的神情。“一个国家的政府怎么能随便变更立场呢……朝鲜的统一和独立是我一生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在我有生之年是实现不了的了!”李承晚老泪横流的说完,抹干眼泪开始了辩论,“希望转告我的朋友艾森豪威尔总统,韩国人民不会接受停战的,这个方案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死亡——民主主义的死亡……”李承晚又讲起了韩国古代寓言,“从前黄海快干涸了,仅存的海底有两条鱼在讨论着未来,一条鱼说:‘不要担心,现在日本海的海水正往这流呢。’另一条鱼摇头道:‘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呢,等到了的时候我们都已变成鱼干在市场上卖了。’”李承晚以这个寓言来比喻世界民主主义的命运,“民主主义不能再后退了!必须战斗,没有必要‘等到那一天’!请对艾森豪威尔总统说,我们不同意停战,请为韩国而战,那是我们唯一的生存之道!”李承晚的演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其中还包括将拒绝返回北朝鲜的俘虏编入韩国军队的可能性。
  事情不出克拉克所料,他向华盛顿发出了警告。和李承晚的会谈一结束,他便获悉韩国代表崔德新抵制出席板门店谈判。崔德新是在汶山基地即将登上去往板门店的直升机前接到电话然后中止参加谈判会谈的,显然是接到了李承晚方面的指令。李承晚看来是做了充足了准备要破坏俘虏释放和停战谈判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8.俘虏交换协定签字(第三十章2)
  5月25日的板门店会谈是秘密会议,联合国新提案是秘密提交的,然而第二天提案内容便通过“韩国途径”泄露了出来。这可以看做是韩国方面的破坏工作之一,李承晚的抵抗随着板门店谈判的进展越来越激烈。
  5月30日,李承晚向艾森豪威尔书面提出了四项条件,称如果四项条件得到满足,“韩国人民”将会同意停战,(1)美韩缔结相互防卫条约;(2)美国对韩国进行军事和经济援助,帮助韩国强化防御;(3)联合国军和中国军队同时撤退;(4)为防止将来韩国遭受侵略,美国海空军在一定地区屯驻。克拉克认为除了第3条其他都有可能实现。
  6月4日,当中朝方面对联合国5月25日的提案给出了答复后,李承晚的态度又变了。中朝方面除了要求“将拒绝遣返俘虏交给中立国委员会和印度红十字会而不是交给联合国大会”外表示同意提案。修正的部分并不是关键内容,离俘虏问题的解决、停战签字越来越近了。克拉克觉得如此一来李承晚应该会转变观念,所以6月5日与普里克斯再次拜会李承晚,想要和他讨论一下他提出的四项条件。但是,李承晚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对四项条件无所谓,并说“停战是美国的绥靖政策,共产主义者胜利了,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步!”
  6月6日,崔德新等韩国代表从汶山撤离了。
  艾森豪威尔为了安抚李承晚的心情,再次亲笔写信表示一定会在停战后援助韩国。亲笔信于6月7日由克拉克转交给李承晚,但是没有效果。“就算是自杀行为,韩国军队也会继续战斗,今后我将会按我自己的想法实施一切行动!”克拉克皱着眉头问道:“那么您的意思是韩国军队要脱离联合国军司令的指挥吗?”李承晚道:“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到时候我会事先通知您的。”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等到克拉克离开后,李承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接着军队官兵停止外出与休假,陆军总参谋长白善烨等停留在美国的将校立即回国等命令陆续下达。
  6月8日,板门店,俘虏交换协定签字,至此停战谈判中所有重要议题都商讨完毕了,剩下的就是中朝方面提出的根据当前战况修订军事分界线以及一些细节问题。这也意味着朝鲜战争即将终结。“停战协定的签字最快将在6月18日进行吧。” 虽然到了6月18日克拉克面对现实只能苦笑,但当时克拉克真的觉得快结束了。
  李承晚并不想“结束”。6月9日,汉城市内约十万学生和市民举行了反对停战的示威游行,之后示威连日进行,游行队伍在宪兵和警察的指导下,高呼反对停战和向北前进的口号,涌向第8集团军司令部,甚至扔了石头。韩国国会以129比0通过反对停战的议案,要求抵制停战谈判。
  华盛顿感到困惑和焦虑。李承晚说要率领韩国军队独自战斗,可韩国军队根本就没有能力与北朝鲜军和中国军队的对抗,看来李承晚的反对停战的姿态只是想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多的援助罢了。不过如果李承晚和他的韩国军队乱来的话也许会引发新的战争,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艾森豪威尔和达莱斯认为华盛顿必须和李承晚进行协商,达莱斯邀请李承晚秘密访美,但李承晚拒绝了,理由是“太忙”。达莱斯没办法,只得安排副国务卿W•罗伯特森以总统及国务卿特使的名义前往韩国。
  “这真是个特殊的地方,二战后,能对美国表现出如此强硬态度而且美国还不敢怎么样的领导人,在亚洲大概只有李承晚这个老头了。”罗伯特森特使后来回忆道。克拉克这样评论道:“李承晚自诩为亚洲的英雄,按国际标准看也算是个坚忍不拔的政治家。”克拉克的这番评论是拿李承晚和驻留在日本的政治家进行比较后得出的,他略有点像堂吉歌德,但确实相比唯唯诺诺的战后日本政治家,李承晚的腰板还是很硬的。而当时的美国则认为李承晚的言行是在“演戏”,除了所谓的决议和游行并不会再拿出什么实际行动。
  6月17日,李承晚来到韩国第3军司令部,带着兴奋的口调继续着他的反对停战和韩国军队独自抗战的主张。汉城的示威游行还在进行并陆续波及到其它城市。
  而就在前一天,平壤广播电台表示停战即将来临了。
  停战谈判的细节问题基本已经结束。泰勒等美国将领都认为李承晚的反对停战的叫嚷“只是向国内摆个姿态”而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69.反对停战的示威游行(第三十章3)
  6月18日,清晨六点,克拉克接到紧急报告,称约25000名拒绝回国的北朝鲜俘虏从釜山、马山、南山等地的收容所里逃走了。克拉克一听“逃走”以为是发生了类似巨济岛暴动的事件,等看到后续报告后才感到非常震惊。
  汉城广播电台陆续播送了总统李承晚和宪兵司令元容德的声明。李承晚的声明是:“根据我的职责,我命令释放反共朝鲜人俘虏。”命令要求各道知事和警察当局要“好好保护”被释放俘虏。元容德的布告内容是:呼吁收容所里的“爱国俘虏”动员起来并“向北前进完成统一”。
  据路透社报道,释放反共俘虏的计划是由李承晚、元容德等少数要人策划的,各收容所的韩国警卫在17日晚上十一点半接到指示:只要俘虏宣誓对韩国效忠就立即释放。俘虏们口头宣誓效忠后,收容所的大门了,他们高呼万岁在天亮前消失在了黑暗里。被释放的俘虏按照总统声明的指示,由警察引导分散安顿在各地的民家以躲避美军的搜查。克拉克回忆说隐藏俘虏的民家就像游击队一样。确实市民安顿俘虏的行动在警察的指导下做得很彻底。美国记者得知此事后,想在仁川采访被释放俘虏,结果在街上一个被释放俘虏也没有碰到,后来好不容易说服一名警官,来到一个民家找到一名俘虏进行采访,在此期间,那名警官就站在屋外,防备美军宪兵的接近。
  克拉克写信向李承晚提出抗议,称韩方违反了单方面行动时事先通知美方的约定。李承晚回信说怕事先通知给克拉克添麻烦,而且预计美方肯定要进行阻止的。
  被释放俘虏的数量后来增加到27000多人,占拒绝回国俘虏总数(约为35400人)的80%。
  联合国代表哈里森通告南日,释放俘虏是韩国政府单方面的行动,应由韩国政府承担责任。
  艾森豪威尔警告李承晚,如果李承晚不立即配合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完成停战的话,美方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南日虽然认为停战谈判不会就此破裂,但还是书面向哈里森提出了质问:“联合国军司令部是否能够控制韩国政府及其军队?如果不能,停战谈判中是否要‘李承晚集团’参加,如果‘李承晚集团’不参加停战谈判,联合国方面能否保障停战事项在韩国的实施?”提出质问是理所当然,因为问题比较尖锐,哈里森无法作答,涉及到李承晚和韩国政府的问题,哈里森确实无法代答。
  李承晚的姿态依旧强硬。第8集团军利用美军的广播以韩语播音呼吁被释放俘虏返回收容所,但是汉城广播电台立即反击:“一部分外国机关的广播……违反了我国政府的方针。”泰勒中将于6月20日拜访了李承晚,李承晚称停战协定一旦签字,他将“自动地”获得单独行动的权力。
  克拉克考虑到也许要靠武力来收拾当前事态,便从日本调来了第187空降团,然而在6月22日飞临汉城。根据克拉克的观察,李承晚对他和艾森豪威尔的质问都给了回答,却都完全不着边。“为什么事前不通知我?是您调动我指挥下的韩国军队释放俘虏的吧?”“关于这点我已经说明过了。”克拉克与李承晚的对话就是这样生硬地开始的。克拉克对李承晚说,如果他想和美国维持友好关系就必须同意停战,就必须避免类似强行释放俘虏引发美韩士兵冲突的事情发生。李承晚回答明白克拉克的意思,然后把话题转到了停战后政治会谈失败再度爆发战争上,仅有一个美韩相互防卫条约不能让韩国安心,美国的意向是除了韩国受到真正的侵略外不给于援助,也可以解释为要求韩国必须独自作战。克拉克察觉到了李承晚的意图,打断了他的说话,李承晚是希望增强韩国军队的实力,所以克拉克强调停战对增强韩国军队是有益的,停战就是给予韩国军队训练和装备之时。李承晚又说不愿意共产阵营借视察与劝说拒绝回国俘虏之机进入韩国。克拉克说将会和中朝方面交涉中国俘虏送往中立国、北朝鲜俘虏送至非武装地带之事,希望能消除李承晚的不安。李承晚等着克拉克恳切的言语,面无表情的脸上不时出现一丝悸动,“我不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为这相当于我同意分裂朝鲜,但是我可以支持停战。”克拉克觉得这才是李承晚的真实意思。韩国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联合国军,因此,停战谈判中韩国做不了主角,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同意停战的话,韩国军队是无法反对的。作为韩国政府肯定是主张南北统一的,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半岛的分裂固定下来。不过如果这个停战只是“暂时”的、是为了将来南北统一打基础的话,这样的停战也是可以“支持”的。
  克拉克认为如果李承晚的真实意图是这样的话,那么特使罗伯特森访韩就是有用的。李承晚不是希望美国给予援助吗?而罗伯特森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来的。克拉克将与李承晚的会谈内容发给华盛顿,推断了李承晚的真意,并强调美国方面必须拿出相应的策略。
  两天后,6月24日,特使罗伯特森和陆军总参谋长科林斯抵达羽田。派科林斯来是艾森豪威尔的意见,希望能有益于促进停战谈判的进行。克拉克与驻韩大使普里克斯、驻日大使马菲交换了情势检讨意见,都注意到当天北京广播电台对于“618事件”没有非难美国,而是在攻击李承晚,同时仍在强烈希望停战达成。克拉克和马菲判断中朝方面存在这样的疑问,即美国能不能控制住韩国的行动,不过即使美方不能充分保证,中朝方面也会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科林斯也这么认为,“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尽快签字!”科林斯以此为结论向华盛顿汇报,安排特使罗伯特森于翌日赶到汉城。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韩国全境展开了反对停战的示威游行。战争即将终结的声音已经在汉城流传,汉城的百万居民中大部分都走上了街头,街上飘扬着旗帜、标语,游行队伍在警察的组织下高呼“北进!北进!”。
  罗伯特森抵达汉城已是黄昏时分,从车窗里看到游行的人群,罗伯特森略有些惊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70.战后的保障(第三十章4)
  克拉克于6月29日向金日成、彭德怀两将军发去了信,回答了十天前中朝方面提出的停战协定签字后联合国方面是否能够保证韩国遵守协定的质问,是一个程式化回答,“我收到板门店谈判代表哈里森的报告,但即使是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我也不能控制作为独立国家的韩国,如果能够的话,也就不会出现目前烦恼于李承晚总统抗拒的情形中了。我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的名义指挥韩国的军队,但无权统制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我会尽力协调促使韩国政府履行停战协定的各个事项。”最后克拉克呼吁为了处理剩余问题重启停战谈判。
  然而中朝方面没有回音。进入七月,中部战线中朝军队对于韩国第2军正面的攻击越来越猛烈。克拉克为了保障后方的安全,从驻日美军中抽调了第24师到韩国。克拉克和泰勒都不认为中朝军队的攻击是为拒绝停战而展开的新攻势。中朝军对的兵力集结局限于金城周边,联合国军对这个动向十分清楚并判断能够击退敌人的进攻,中朝军队的动作被看做是配合停战谈判的手段。“共产方面是希望停战的,他们之前的言行很清楚的表明了这点,在这个时候摆出攻击的架势,多半是停战前尝试最后的争夺地盘战,也可能是对叫嚣北进的韩国政府进行警告吧。”克拉克的观察意见和泰勒一致,他更感到有必要劝说李承晚接受停战。
  特使罗伯特森和李承晚的会谈连日进行,李承晚只是反复叫嚷着北进和试探美国的庇护程度,焦点游走不定。泰勒则以如果韩国政府在停战后决定继续战斗的话美军将撤出第一线来牵制李承晚。
  7月10日,板门店谈判再开,南日谈到了克拉克6月29日发的信,对停战协定签字后韩国政府的动向提出了疑问,要求美国给出保证。如果李承晚是在向罗伯特森特使寻求“战后的保障”的话,那么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在停战上要求美国的保证,美国成了结束朝鲜战争的保障人。中朝方面想知道如果韩国不遵守停战协定的话美国将采取的态度。克拉克因此向华盛顿建议,这样答复中朝方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美国将切断对韩援助。
  李承晚和罗伯特森的会谈取得了进展,李承晚写下了“不妨碍停战”的文件交给了罗伯特森。克拉克向罗伯特森建议公开李承晚的文件让中朝方面安心。罗伯特森说:“现在这样做不合适,虽然和老家伙的冲突暂时平息,但还没有结束,我现在可不想采取可能会刺激他的做法。”作为替代,罗伯特森向克拉克建议向中朝方面保证“我们已经从韩国政府那里取得了遵守协定的充分保证”,看来罗伯特森很有自信李承晚已经在停战问题上妥协了,克拉克听了之后表示同意。7月12日,会谈结束。“我不会采取如何形式来阻碍停战事项的实施。”这是李承晚托罗伯特森转交艾森豪威尔的信中的明确承诺,但是,前提条件是美国必须答应如下五点:(1)停战后缔结美韩相互防卫条约;(2)美国给予韩国200万美元作为长期经济援助的第一期;(3)停战后90天内如果不能举行政治会议,美韩两国将中止参加会议;(4)按计划增加韩国军队;(5)在政治会议开始前,举行高级别的美韩会谈。这些条件中已经去除了李承晚之前一直强硬坚持的几项主张:中国军队退出朝鲜半岛、停战前南北统一、反对将拒绝回国俘虏移交中立国等。李承晚的这番取舍,引来许多评论和批评。有评论说李承晚将反对停战坚持到最后,使美国不得不大幅让步,向全世界显示出韩国不是美国的傀儡,也让总统在韩国市民面前保住了“面子”。而批评的声音则认为李承晚为了得到了美元而放弃了“南北统一”。控制传媒、引导市民、不择手段的抵抗运动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也有声音认为如此反抗迫切希望停止流血战争的国际舆论,韩国因为李承晚的行动在世界上失去了不少“友人”。不管怎么说,李承晚的妥协使得有关停战的最后障碍被扫除了。
  联合国军代表哈里森以李·罗伯特森协定为基础,于7月12日通告南日,包括韩国军队在内的联合国军已经开始为停战做准备了。“很好……”南日听了哈里森的话后立即答道,接着又补充道:“但是这还不能说很充分。”到底什么地方不充分南日没有明说,谈判似乎还要继续。
  中国军队在中部战线的攻击仍在继续,美第9军左翼韩国第2师被中国第73师和第69师压迫在铁原,中国军队以第72师攻击右翼韩国第9师,以第203师、204师分别攻击韩国第2军地区的韩国首都师、韩国第6师。
  “真的是担心韩国政府乱来吗?还是在等待中部战线的战果呢?”克拉克对板门店中朝代表表现出暧昧态度的理由是这样考虑的。中朝代表的态度使得停战谈判又停滞了下来。
  哈里森与克拉克进行了商谈,表示联合国方面说服了李承晚后,在停战协定履行上已经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牌都出完了,如果对手不想谈的话就只有终止谈判了吧?”
  克拉克与华盛顿进行了磋商,于7月14日指示哈里森,如果中朝方面的态度依旧没有变化就退出谈判会场。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71.中国军队最后的攻势(第三十章5)
  7月15日,哈里森仍旧尝试找南日商谈问题,但中朝方面却说没有看到联合国方面有签订停战协定的诚意。哈里森准备在下午谈判一开始就通告对方休会,正在此时,他接到了克拉克的急电,电报要求他向中朝方面通报联合国军司令部已经从韩国政府那里获得“保障停战事项实施的必要保证”。
  南日听闻哈里森的通报后,提议休会到翌日,中国军队在中部战线的攻击此时达到了最高潮,南日或许是在等待攻击的成果。
  正如南日的提议,中国军队在中部战线的攻击于7月19日结束了。在金城南方中国军队将联合国军战线向后击退了六英里。
  六七月间的战斗比四五月间的要激烈得多,联合国军的伤亡数字是:六月23161人、七月29629人,而四五两个月的数字是4343人和7570人。中朝方面的伤亡数字据推算为:四月10500人、五月16454人、六月36346人、七月72112人。105毫米以上的炮弹消耗量,联合国军为四月1255015发、五月1747718发、六月2710248发、七月2000982发,中朝方面四月51690发、五月99340发、六月329130发、七月375565发,虽是推算,但数字呈急速上升趋势。联合国军六月的271万余发和中朝军队七月的37万余发,分别是朝鲜战争中两军的最高月炮弹消耗量记录。
  中朝方面对“七月攻势”的成果肯定很满意。不仅仅因为在中部战线推进了六英里,而且炮弹的消耗量说明中朝军队的补给能力已经改善,短期的攻击能力提高也得到了实战证明。根据美军的情报,和战争初期相比,中朝军队的一天三餐的补给已经解决,服装问题也大大好转。如果“七月攻势”的目的是为了在停战后平衡北朝鲜军和韩国军队的军事力量的话,可以判定这个目的很成功。
  7月19日,南日的表情依旧,但声音爽朗了许多,他提出必须促进停战协定尽早签字,南日表示,对韩国政府态度的怀疑和不安还没有消除。南日问道,停战协定签字后,如果韩国政府企图发动“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是否能遵守协定不向韩国提供援助?当得到“Yes”的答复时,南日便没有再提什么了。哈里森提出,协定文书的作成、军事分界线的再调整等必要问题的处理需要五天时间,“协定签字定在7月24日下午两点,签字的12小时后停止所有战斗。”“可以,那就交由参谋会议来处理剩下的事务吧。”南日回答道。紧接着参谋会议开始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72.联合国方面最后的让步(第三十章6)
  当天是第158次的谈判会议,这次会议后停战谈判的正式会议结束了。在两年多的谈判中双方的谈判代表几经更迭,从第一次会议起一直是代表的只有中朝方面的南日和李相朝两人。
  签字前必须处理的问题有选定拒绝回国俘虏的收容所地点、确定中立国委员会的活动内容、军事分界线的再调整、协定文书的作成等。虽然在一些细节问题还有分歧,但双方都已意识到停战已处于冲刺阶段,所以参谋会议进行的比较顺利,棘手的问题集中在有关停战协定签字人上。
  克拉克认为,停战协定是对我双方的指挥官签订的军事协定,指挥官为了表示诚意必须直接在协定文书上签字,因此他和北朝鲜军总司令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应该坐在一起进行签字仪式。
  中朝方面出于担心自军最高指挥官的安全问题表示反对。李承晚政府的敌意是很明确的,而战斗要在签字后12小时才停止,也就是说签字时仍处于战斗时期,中朝方面提出由停战谈判代表先行签字,然后再分别交由最高指挥官签字。
  另外中朝方面还提出,如果韩国及国民党政府代表、新闻记者不进入签字会场,并且双方参加仪式的人员各限制在百人以内,那么可以考虑最高指挥出席签字仪式。
  围绕签字问题的交涉耗费了许多时间,原定的7月24日的签字日期就这样过去了。克拉克觉得如果没有韩国代表在场自己前去签字毫无意义,所以决定对中朝方面妥协——7月26日早上,停战谈判代表签字,然后再交由最高指挥官分别签字。中朝方面又对韩国和国民党记者提出要求,他们采访时不能进入签字仪式会场。所有这些签字的准备工作处理完毕,联合国方面终于安下心来,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
  协定文书一共准备了18份,其中6份是交给联合国方面的,最早联合国方面是要保留12份的,后来认为保留6份足够了,所以克拉克提出再给中朝方面6份。突然中朝方面主张“完全平等”,每方保留9份协定。其实份数并不是什么问题,只是手续问题,联合国方面劝说是不是停战生效后不愿意再见面了?但中朝方面坚持每方9份,感觉是在最后的最后要让联合国方面让步。
  不管怎么说,朝鲜战争终于迎来了停战协定签字。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73.沉默的签字仪式(第三十章7)
  ——7月27日
  克拉克从前一天起就在汶山等待。停战谈判的韩国军队代表崔德新少将自从5月25日以来就拒绝出席板门店会谈了,克拉克向李承晚表示韩国军队代表不出席的话签字仪式将失去意义,所以希望李承晚派代表前来,当天早上,李承晚通知克拉克,崔少将将出现签字仪式,克拉克很高兴。
  当天,板门店一带多云,阳光不时透过云缝照耀下来,风很强。风沙中夹杂着炮声,说明战斗尚未停止。
  签字会场安排在木结构的谈判会场里,正面门旁用白漆绘着两支毕加索的和平鸽,毕加索和平鸽被共产主义阵营看做是“和平的象征”,克拉克特意用明文打电话给哈里森,指示他不要进入绘有鸽子的房子。很快白色毕加索和平鸽从签字会场门口消失了。接着,克拉克得知签字会场的出入口只在北侧安排了一个后,立即要求在南侧安排一个联合国代表的出入口。中国人自古以来有败者面南而入的惯例,开城谈判也搞过这样的安排。
  会场南侧通道两侧,联合国各参战国宪兵穿戴着白手套、各色绶带、制服、钢盔整齐站立,给会场增添了一些色彩,只是其中没有韩国宪兵的身影。北侧通道的北朝鲜警卫穿着深绿色军装反复清扫着道路。
  上午九点三十分,有关人员和记者出现在会场中,进入指定位置。联合国人员各随己愿,比较随意,而中朝方面以两列纵队入场,然后像毕业典礼的小学生一样危襟正坐。中央的桌子上,九本青色封面的协定文书和联合国国旗、九本深茶色封面的协定文书和北朝鲜国旗相向放置。
  九点五十七分,停战谈判代表开始入场,十点,哈里森和南日落座。两个人连招呼都没有打,落座后几乎同时开始默默的签字,签完自己面前的九本,然后再签完对方的九本,然后再交换。这期间会场内的声音只有照相机快门的声音、走胶卷的声音和几声咳嗽声音。既没有军乐队,也没有会议主持人,上午十点十二分,签字完毕。哈里森笑着朝向镜头,而南日去面无表情站了起来,哈里森也赶忙站起身来,一瞬间两人目光交织在一起,依然是一言不发,两人转身退场而去。
  到了会场外面,哈里森和周围的代表、记者们谈笑风生,走向停机坪;南日依然沉默的带着代表团上了苏制吉普车。
  总共158次会谈,双方代表都是不打招呼直接进入主题,然后亦是不打招呼的离去。停战协定签字式的“闭幕式”上依然维持着这种不带情感和礼仪的姿势。
  协定文书首先交由克拉克签字,然后交由中朝方面,中朝军队的指挥官签完字后再将联合国方面的九本协定文书交还。下午一点,克拉克在汶山的前线指挥所在十八本文书上签字,签字用的钢笔是“帕卡钢笔公司”为这个仪式而特地赠与克拉克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朝鲜战争的另一面图片【转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104ee0100m7ct.html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10-11-3 10:17 编辑

  374.二百四十万的牺牲(第三十章8)
  ——当夜
  1953年(昭和28年)7月27日晚上十点,停战协定生效,朝鲜半岛的炮声停息了。从1950年6月25日凌晨四点开战算起,经历了三年一个月两天又十八小时。
  第一线似乎还不敢相信停战来临了。“27日夜里,整个晚上都在半信半疑中加强警戒,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依旧没有听到枪炮声,终于开始相信停战真的实现了。”美陆战1师7团的士兵回忆道,另一名5团的士兵写道:“心情很复杂,之前几次都说要停战了,准备回国了,结果都没有实现。”
  停战协定生效后,1954年一月俘虏交换结束,从四月开始双方为了南北统一召开了政治会议。“南方”是出了南非以外的联合国参战国和韩国,“北方”是北朝鲜、中国和苏联,南北双方观点对立,到六月会议无果而终。从此,板门店谈判会场就一直存在下去了,它象征着朝鲜战争处于“战斗已结束而战争却没有结束”的状态。就像海军陆战队员所说的那样,停战只不过是“借来的和平”而已。
  朝鲜战争的各项数字很残酷,根据美军发表的数据整理如下:
  【动员的地面兵力】(注:美国陆军部发表,括号内为第8集团军发表,包括民工、空军)
  △1951年六月末:554577人(585291人),其中美军253250人、韩国军队273266人、其它国家军队28061人。
  △1952年六月末:678051人(816058人),其中美军265864人、韩国军队376418人、其它国家军队35769人。
  △1953年六月末:932539人(1168981人),其中美军302483人、韩国军队590911人、其它国家军队39145人。
  【损失】
  △人员损失:996937人(包括死伤、俘虏、失踪),其中美军阵亡33629人、负伤103284人、失踪及被俘5178人,总计142091人。
  △物资损失:船只沉没5艘、破损87艘;飞机损失1986架(其中美军1834架,另外其它事故损失945架)
  【战果】(推算)
  △杀伤:中国军队约90万人、北朝鲜军队约52万人,总计142万人。
  △击落击毁击沉(美远东空军的数字):飞机976架、坦克1327辆、汽车82920辆、火车头963个、货车10407节、舟艇593艘等。
  【军费】(推算)约830亿美元。
  【弹药消耗量】(截止1953年七月末)
  轻武器(步枪、机枪、手枪)子弹2823365发、手榴弹12812178颗、105毫米炮弹28220439发、60毫米迫击炮弹11168014发、81毫米迫击炮弹12055806发……总计100471780发合2091718吨。另外海军方面消耗炮弹4069626发,空军、海军、陆战队使用了炸弹564436吨、火箭弹587789发、航炮炮弹238657100发、燃烧弹32357吨、烟雾弹55797发等。
  中朝方面没有发表自己的损失,北朝鲜《祖国解放战史》只记载了“战果”:
  【杀伤及俘虏】1093839人(其中美军397543人、韩国军队667293人、其他联合国军队29003人)。
  【缴获武器】飞机11架、坦克374辆、汽车9239辆、火炮6321门、炮弹483260发、子弹21245071发等。
  【飞机】击落5729架,击伤6484架。
  【舰艇】击沉327艘(其中船舶163艘)、击伤225艘(其中船舶132艘)。
  其它还有许多物资的战果,和美军发表的数字对比,相差很大,中朝方面并没有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材料。
  双方在人数战果上虽然差异很大,但总数也许很接近实际情况。韩国方面发表的数据记载韩国军队的损失是阵亡约41.5万人、负伤及失踪约42.9万人,总计84.4万人。前面美军发表损失数字中联合国军除去美韩军队,损失是17000人,韩国发表数字和美军的伤亡数字相加,超过了百万,与中朝方面发表的数字接近。美军推算的中朝方面的损失也并不算极端,因此朝鲜战争双方的损失合计约有240万人。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阵亡者为约250万人。加上伤者,朝鲜战争的损失和日本遭受到的战争惨祸是匹敌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按照这几个数字,好像双方的损失比例接近1:1,如此,这个小鬼子在前文说的中朝方采用人海战术打仗有点过。朝鲜战争打到美国一再想到动核武,就是因为太惨烈,惨烈到使美军想到了班岛噩梦,这才又想动核武。
今天,我就是高瑜
471# 自觉的梦游人

这里韩国的数字是有疑问的,因为韩军战前仅有9.8万,战时累计动员77万人次,如果伤亡84.4万的话岂不是全军覆灭了?所以要么是这个日本作者搞错了数字,要么是译者抄错了数字。从停战时韩军有近60万兵力来看,净损失(阵亡及各种原因死亡、被俘、失踪、致残) 应该也就是20万人不到的样子。

志愿军损失数字也是永远搞不清的。仅就3年累计动员参加志愿军的新兵是207万人来看,成建制调入的部队,仅参战时就有近40万人。停战时全军有137万人。净损失应该是在百万左右。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俺也同意原文的数据有问题。原文前后颠三倒四,所带的醋意还是很明显可见的。但是,即使是10比1的比例,对于美军,还是一个太惨重的数据,这就是美军一直不排除动核的原因。
今天,我就是高瑜
俺也同意原文的数据有问题。原文前后颠三倒四,所带的醋意还是很明显可见的。但是,即使是10比1的比例,对于美军,还是一个太惨重的数据,这就是美军一直不排除动核的原因。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0-11-3 17:18
动用核武的考虑不单纯为了死人太多。

战争的目的是要获胜,武器的使用目的首先也是保证获胜,消灭了敌人,才能保护自己少死人。

朝鲜半岛是个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战场,地形破碎,越北越是山,这样的地形,机动性很强的军队反而显示不出特长,难以致胜。尤其是当政治大战略是把战争限制于半岛的情况下,没有办法获取胜利。因此麦克提出建立核废料封锁线,使用钴60之类的放射性材料封锁中朝边界。后来艾森豪威尔视察时,也感觉在半岛无法打仗,考虑如果停战谈判继续僵持的话,要准备和中国全面开战,使用核武器轰炸东北各大城市。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看看苏联反应如何。恰好不久后老斯,这个战争的大老板死了,接班人们正好接这个翎子,指示中朝停战。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艾克这是在上海人说的轰大卵,可听不可当真的,重要的还是不想打,玩不转就不玩,这才是美国当时最后的抉择。
今天,我就是高瑜
艾克这是在上海人说的轰大卵,可听不可当真的,重要的还是不想打,玩不转就不玩,这才是美国当时最后的抉择。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0-11-3 17:39
这个大卵泡结果还是轰成功了的,贝利亚就接翎子,建议苏共政治局通过结束战争决议,并以政府名义通知中朝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475# 自觉的梦游人 艾克再怎么样,也比“头号共谍”杜公强不少啊。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同样日本人编的(陆战研究会)《朝鲜战争》一书,结尾处声称联军地面部队总伤亡50万,死亡9.4万,减去美军的3.3万,韩军死亡6万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10-11-3 23:28 编辑

不过根据沙漫网友翻译的韩国军史编纂研究所625战争网站资料,韩军战死137899人,负伤450742人次,失踪24495人,被俘8443人。总计621478人。战死+失踪+被俘=净损失数,也就是17万人,和我估计的不到20万人差不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75.“为日本而战”(第三十章9)
  对于记录下如此惨痛的朝鲜战争,正如前面说的是“无法终结的战争”,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北朝鲜《祖国解放战史》将朝鲜战争定义为“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写道:“美帝国主义不仅没有达成丝毫的侵略目的,反而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他们没能从挑起战争的界线前进一步。”“美国人只会利用技术来解决军事课题,但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人为决定因素,人民拥有的技术只是人民正义战争的强有力的辅助手段。”总而言之,中朝军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战胜了美韩军队和联合国军。
  美国的观点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既没有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也没有取得政治上胜利。”
  需要指出的是朝鲜战争所包含的“联合国治安行动”意义。北朝鲜进攻韩国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联合国通过了击退侵略的决议,美军作为联合国军的一部执行了联合国的这个决定,美国及联合国参战之所以没有对北朝鲜和中国宣战,就是因为这次武力行动是联合国行为。北朝鲜军队被击退说明联合国的目的已经达到。朝鲜战争是在和平遭到侵害的场合下联合国为了保障成员安全而采取直接行动的先例,联合国的威信得到提高,包括美国在内有22个国家参战,说明联合国并不是一个“只讲空话”的机构,意义非凡。
  对美国本身来说,朝鲜战争的意义也很重大。“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宣战的近代局部战争。”美陆战1师《朝鲜战史》和美陆军《朝鲜战争史》都是这么定义的,这个定义也是朝鲜战争“没有取得胜利”的理由。美国的国际地位在二战以后发生了转变,一战、二战时,美国作为同盟国成员参战,二战后则成了反共阵营的领袖、联合国的“爪牙”。
  朝鲜战争美国很早就投入了兵力,但这又不是美国自身的战争,而且战争区域没有明确划定,军事目标也不明确,战争要进行到什么程度也不清楚。美国国内舆论深感朝鲜战争性质不明,1950年初赞成参战的比例是80%,七个月后降为67%,之后的调查结果支持率也是一路下滑。三年的战争在最初的一年里战斗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两年只是在等待停战,也算是个特例。在后两年间美国国民和前线士兵的士气越来越低,也是促成停战的要因之一。
  美国方面特别是军事部门把这种异常战况归结为“亚洲共产主义的威胁”,并将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总结为“不断了解敌人不断防备敌人”。
  朝鲜战争对于二战后亚洲的影响方面是中国显出了强国的面目。对于共产主义阵营来说,中国开始处于能够对抗苏联的地位。另外,参加停战谈判的北朝鲜和中国实质上已被国际所承认。
  朝鲜战争对日本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作为联合国军核心力量的美军,其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日本防务。日本本事不是战争的当事人,却有一部分日本人参加了战争,包括元山海面的扫雷以及仁川登陆作战时的3936名海上搬运工人等。13亿2300万美元的“特需”使得在“逃避计划”中保存下来的日本经济一下子好转起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似,没有参加战争却获得了“战争带来的繁荣”。而且“特需”需要经过美军严格的检查,促使了日本技术水平的上升,培养了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今后高速发展的基石。不仅如此,朝鲜战争在日本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进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平条约的缔结、日美安全体制的建立、自卫力量的创设、日本战后处理措施的结束都因为朝鲜战争而得到快速促成。从这个角度看,朝鲜战争似乎成了“为日本而战”的战争了。
  朝鲜战争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三八线的设定。三八线是美苏两国解除朝鲜半岛上日本军队的作战分界线,这条作战分界线将半岛一分为二并转化为了政治分界线,从而最终引发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也可以看作是太平洋战争的延长和终结。对日作战的主角麦克阿瑟毫不犹豫地成为了朝鲜战争的主角,他的解任使得促使了停战的实现,这点更能体现朝鲜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连接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