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706
- 帖子
- 1745
- 精华
- 3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10-4-7
访问个人博客
|
192楼
发表于 2010-4-18 05:00
| 只看该作者
129# 网事情缘
网事兄高论!很客观,很有深度. 各位的讨论也很精彩,有时还很搞笑
如果一定要对比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各自在包办婚姻上的处理手法,我个人的看法,理解鲁迅,敬重胡适. 如网事兄所说,鲁迅更多的是一个作家,文人,而胡适,更多的是一位思想家,哲人,前者比较率性自我,后者比较温和宽厚,无论是在婚姻家庭上,为人处世上,辩战上,对待有不同看法甚至分道扬镳的朋友的态度(如鲁迅对茅盾,胡适对陈独秀)上,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所以,期望鲁迅象胡适一样,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不想"伤了几个人的心",努力去适应既成事实,压制自己的个人感情,是要求过高,甚至是苛求了. 朱安女士,无疑地比江冬秀女士更具有传统妇女的美德,非常令人同情. 对于这个婚姻悲剧,鲁迅的不予改变,视如路人,固然有很大的责任,她本身的个性和选择,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她有江冬秀一半的强势和学习精神,可能都不至于彼此冷如陌路. 当然这不是她的错. 生在那样的时代,长在那样的环境,不是她可以改变的. 指鲁瑞是造就此婚姻悲剧的主要责任人的说法,也不能脱离鲁瑞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作为母亲,她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周家已经败落的情况下,她按照"女大三,抱金砖"的习俗,尽力在亲友圈里为儿子找到一房还算"门当户对"的媳妇,把他骗回来成亲,免得在日本走上歪路,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以她所受的教育,所处的圈子,朱安,大概已经是相比之下相当满意的人选了吧. 而鲁迅,虽然做不到胡适那样,但和郭沫若那种一到日本就另结新欢,一回故国就再次重婚的自私寡恩薄情相比,在包办婚姻的枷锁下煎熬了19年,才和许广平同居,也很不容易了. 在许广平之前,尤其是比较年轻的时候,难道他就从没遇到过有感觉的女性? 不大可能吧. 估计也是因为许比较热情勇敢,鲁迅才会自问"我还可以爱吗?" 也幸好他是遇到了许这样的女性,否则,很有可能就此悲剧一生了. 当然对朱安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说到底,这是时代的悲剧. 不过,据周海婴说,朱安对他视如己出,对"许妹"也很好,对"周家有后","大先生之子即我子",还是很欣慰的,也和她的旧式传统思想分不开吧. 这种思想,其实在今日之中国社会仍然存在. 前一段看新闻,有年轻女性为钱"代人生子",委托人及其妻在看到儿子出生后,当场哭了出来, 也是类似的心理吧. |
|